扫码了解更多
客服电话:400-1020-696
推荐新闻
未来公立医院,将全面走向智慧建设高质量发展
上传时间:2022-05-23


近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四川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的通知,对公立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具体要求,其中重点方面包括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等,同时文件还提到支持医院牵头参与成立或参与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等,以提升医院的临床科研能力。




事实上,进入2021年以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已经被各种圈重点!

2021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同年2月19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6个重要文件。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

四川的动作也没有停下,从意见征求稿,到现在《行动》发布,对公立医院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细致和清晰,那么本次《行动》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呢?小编整理如下:


四川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 (2022-2025年)

(摘选部分重点内容)

一、总体要求

在总体要求中,“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成为关键点。文件提到:成都、川北、川南、川东、川西片区各选择1-3家大型医院开展省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标竞进”试点,建设功能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医院样板,率先探索出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实现路径。

到2025年,初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公立医院体系,为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重点建设行动

(一)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

加快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和老年疾病、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依托中央在川和省内高水平医院,争创综合类、高原病等国家医学中心(含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传染病、呼吸、妇产、创伤、癌症、精神、老年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含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建设省医学中心和省区域医疗中心。

实施县中医医院提标扩能项目,发挥公立医院在医疗联合体中的牵头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力争100%县医院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0%县医院达到推荐标准,力争90家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依托片区中心镇(副中心镇)卫生院规划建设40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全力争取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中医医院特色发展,发挥中西医协同引领作用。

到2025年,形成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高水平市(州)、县(市、区)级医院为支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在疑难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多中心研究、大数据集成、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带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诊疗需求为导向,全面启动我省临床重点专科“卓越、精品、支撑、培育”工程,着力打造国家、省、市、县四级专科体系。

加强肿瘤、呼吸、消化、心血管、妇产、儿科、重症医学、骨科、康复、老年、精神卫生、急诊急救、职业病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设基本覆盖发病率排名靠前疾病的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群,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为开展先进医疗技术、高难度手术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提供支撑。

推进微创与介入、移植与再生等临床特色专科建设,加强骨伤科、肛肠科、儿科、皮肤科、妇产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和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脾胃病、肾病等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建设。

依托国家、省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一批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优势专科,引领全省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到2025年,全省争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0个,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000个,区域专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医疗卫生人员培养机制和供需平衡机制,完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加强全科、儿科、老年、麻醉、急诊、重症、精神卫生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落实“两个同等对待”政策,推广“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

以“天府健康英才”工程为统揽,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实施四川卫生健康英才培养计划,遴选培养一批首席专家、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临床技能名师。支持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探索高层次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健全公立医院薪酬考核分配制度。完善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鼓励公立医院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薪酬、职业发展激励。到2025年,基本建成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西学中人才培养,非中医类别医师每年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加强中医药疫病防治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将中医师带徒任务、中医诊疗量等纳入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指标。加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四)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

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实施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提升工程,开展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修订完善全省智慧医院评价标准体系,提升智慧医院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融合应用。

力争建立覆盖所有县(市、区)的“5G+医疗健康”远程应用体系。优化完善医疗“三监管”及“四川智慧卫监”平台,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推进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施院内管理。

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推动公立医院处方、药品追溯、医保结算、工伤医疗康复费用结算、医疗服务监管等信息互联互通。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到2022年,全省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到2025年,力争60%的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三星级及以上智慧医院、20%的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建成二星级及以上智慧医院,市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5级以上水平,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4级水平。

三、能力提升行动

(一)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推动医疗质量控制以住院患者为主延伸至门急诊、日间手术患者的全诊疗人群。加快组建普外科、骨科等分支学科较多专业的亚专业质控组,健全覆盖一级诊疗科目的省市县三级专科医疗质控体系,对应省级质控中心(成立时间3年以上)相关专业的市(州)质控中心覆盖率90%以上。

持续巩固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以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指引,推进目标管理。实施手术质量安全、病案内涵提升等相关专项行动。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案首页、医学名词、疾病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实现“四统一”。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覆盖范围,三级公立医院50%出院患者、二级公立医院70%出院患者实现临床路径管理。

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设药学专科门诊或药学联合门诊,鼓励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处方审核和点评范围,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实现二级医院合理用药评估全覆盖,合理诊疗和合理用药指标不断改善。公立医院通过国家级、省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的项目数和通过率持续提升。认真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

(二)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

推动公立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推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诊和住院等一体化服务,形成公立医院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多学科诊疗、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日间医疗服务、合理用药管理、满意度管理等医疗服务领域十项制度,中医医院深入实施“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

全省力争建成300家以上互联网医院,85%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成老年友善医院,60%二级公立医院和90%三级公立医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30%二级公立医院和50%三级公立医院提供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服务,40%二级公立医院和70%三级公立医院推行诊间(床旁)结算,三级公立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达2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同级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建立针对疑难复杂疾病、重大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与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诊、治疗、转诊、管理的科学流程。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推进航空医疗救护试点

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救治中心建设,全力打造脑卒中“一小时黄金救治圈”,逐步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以医联体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将患者安全管理融入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实现持续改进。做好医患沟通,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均排名全国前列。

(三)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

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医院议事决策制度,建立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公立医院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各岗位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建立基于数据循证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凝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先进文化。

建设耗材和药品入销存、物价、特殊医保提示、项目内涵、基本药物提示等全链条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闭环管理。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提高效率、节约费用。

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建设后勤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绩效管理、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等制度,规范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优化医院内部辅助性、支持性服务流程,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强化医院安防系统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到2025年,1000张及以上床位大型公立医院安防系统建设达标率100%、安检覆盖率100%。

(四)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

对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基地、重大科技项目在卫生健康和中医药领域布局。

围绕维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大科技需求,聚焦医学前沿技术、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妇幼健康、老年健康、药物与疫苗、设备与器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中医药优势特色病种防治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代表四川医学科技创新水平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加强临床研究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国家和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府实验室、医学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医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建设,为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

完善医学创新激励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依托国家、省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医药、医疗设备和器械的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公立医院牵头或参与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积极开展药品使用临床综合评价。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要充分认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积极落实财政、人事、医保等配套政策,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各公立医院要把握发展契机,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

(二)强化指导评估。

各市(州)要加大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好工作推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务求实效。结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及辖区实际等情况,分级分类制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估具体办法,“不搞一刀切”,避免增加基层负担。强化评估结果合理应用,与财政投入、评先评优、重大项目安排、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等挂钩。

(三)同步推进改革。

各市(州)要将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同督促,通过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问题。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和医联体建设,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政策协同联动,解决分级诊疗体系和医联体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优化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发挥绩效考核与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的协同作用,形成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合力。

(四)做好宣传培训。

各市(州)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深入开展全员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重点,提升各级干部和医院管理者的政策水平和执行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顺利实施。要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公立医院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现在要反复提“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发展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2009年启动的新医改,明确提出要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指出,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然而,10年后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通报了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情况,结果显示,尽管三级公立医院正沿着“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的方向持续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明显;

二是住院患者跨省异地就医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医院内部科学管理水平需要提升。仍有22.65%的三级公立医院出现了收支结余为负数,约1/3的医院资产负债率大于50%;

四是医务人员积极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满意度仍然不高,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福利、工作内容和环境。

县级公立医院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对全国县级医院能力开展的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全国仅有83.7%的县级医院达到了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要求。

正如同此前川医观察发布的“成都知名三甲医院的‘点评’”,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如今,百姓医疗健康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态势,我们一方面期盼着医疗技术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期盼医疗服务更加周到。而公立医院也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

转载公众号:医言医信


返回列表

上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下一篇:群创病房护理ICU探视系统在贵州医院中标!

0.0954s